教育大講堂 | 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相處,成就健康的親子關系。
來源:高新教育集團公眾號、招生宣傳辦 編輯: 發布時間:2020-11-30
11月28日,由花都區教育局主辦,經花都區文明辦、花都團區委、花都區婦聯、花都區關工委等單位的全力支持,花都區南華教育城協辦,廣東省高新技術高級技工學校承辦的花都家庭教育大講壇第4講“青少年成長與青年教育 與孩子一起成長”在花都區南華教育城正式開講。
來自花都區各中、小學校200多名學生、家長與中山大學哲學博士李樺教授就“青少年成長與青年教育”的話題共同進行了深度對話。花都區教育局黨組成員、主任督學王紅霞,花都區教育局職成幼教科負責人黃國利、花都區教育局德育負責人徐雪琴、花都區教師發展中心家校共育研究室副主任李惠燕、花都區南華教育城負責人鐘錦法、廣州市家庭教育促進會常務副會長侯麗萍、廣東省高新技術高級技工學校招生宣傳辦主任吳華梅等嘉賓出席了活動。
? 李樺
??哲學博士,教授
? 中山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主任
?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注冊系統督導師(D19-022)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認證督導師(XXD-2020-074
??
??多年來,李樺教授對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有豐富的研究和教育經驗,此次大講堂,李教授從“認識青少年 發現青少年”和“理解青少年 教育青少年”兩部分與學生、家長進行了探討。
為了能讓家長對孩子、學生對自己的行為有更直觀清晰的認識,李樺教授從青少年的大腦發育、身心節律、睡眠的重要性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李樺教授說到,人類大腦中有一個區域,叫前額葉皮層,在青春期階段,前額葉皮層是最活躍的。而深度睡眠對恢復大腦的前額葉調節機制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為該機制調節我們的情緒,起到降低情緒和生理反應能力,并有效防止焦慮升級。因此李教授呼吁,家長和學生都應該保持對睡眠的重視。
青少年的一個顯著特征是情緒容易出現較大的波動,特別是青少年普遍要面臨學業上的壓力,而獨立性的渴求和意識又讓他們常常無法傾訴壓力,于是情緒堆積,無法得到釋放。
這個時候,家長該怎么做?
教育是基于理解的科學與藝術,理解青少年的情緒,理解他們的常見心態,理解他們的出格行為和話語,這樣進行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李樺教授以“內在的冰山圖”剖析了青少年外在行為下隱藏著的內在感受和需求,分析了青少年自殺和抑郁等現象的成因和表現,對于家長應如何識別孩子的求救信號,如何進行干預,李教授也一一給出了可行性建議。
1.在孩子有不良情緒的時候,作為父母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并多和孩子進行溝通,安撫孩子的情緒,不讓情緒升級,再試著理解孩子情緒背后的深層需要是什么。
2.用開放、樂于傾聽的語言與孩子溝通,找到孩子產生自殺傾向的原因。
3.改變過去與孩子的互動方式,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
4.尋找專業的幫助,撥打心理咨詢熱線,或者帶著孩子進行現場專業的心理咨詢、醫院面診等。
5.收好危險物品,與孩子保持一定聯系,用行動告訴孩子家長是關心孩子的。
6.尊重孩子的人格,拋棄“家長思維”。營造與孩子同伴式的平等關系,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用“家長思維”想當然認為孩子有自殺傾向只是為了讓父母感到被威脅從而達到他們的目的。
兩個多小時的講座,家長們仔細聆聽,感同身受,還紛紛拿出手機將李教授的教育“寶典”拍下來,帶回家和孩子一起實踐交流。
最后,本期講座在家長們一片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下帷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并明確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家長不再把教育的重擔全壓在學校,而是愿意并主動參與進來,花都家庭教育大講壇系列課程,為孩子的教育帶來了更多可能。
此次面對青少年成長與青年教育的大講壇,讓家長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更懂得如何有效地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同時也讓孩子更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
文件下載: